We Need to Talk About Kevin的整體故事內容其實和我們現今都還會耳聞或聽聞的青少年犯罪事件沒有很大的差別,小說和電影對此類題材的著墨也非常多,而“凱文怎麼了”雖然也是敘述了一起雖然讓人震驚但對大部份人來說不是非常陌生的犯罪事件,但“凱文怎麼了”精彩的地方是用了全然不同的視角去看在全世界都存在的的典型的青少年犯罪的面貌。其實這部電影真正的主角也不是凱文,導演也不是真的要讓觀眾知道到說像這種類型的青少年犯罪的起因具體來說是甚麼,當筆者看這部電影的過程中,也難免在想刺激凱文犯下殺人行徑的關鍵為何,但片中在敘述的方式上不會讓觀眾覺得有哪一個原因是真正的關鍵,我想這可能是導演的設計,就是希望能讓觀眾先拋棄想推測出凱文犯案動機的想法來看這部電影,透過“凱文怎麼了”,我們得已看到在案件發生時通常鮮少被注目的加害者的家屬和所處境所形成的緊蹦關係,在女主角艱難的和這個對自己敵對的環境應對時,這部電影不只是提供了一個另一種“詮釋”案件的方法,而是能以另一種大部份人都沒想到“視角”看案件本身的前與後續的影響,如果我們試著回想當這類震驚社會的重大刑案發生在現實生活中時,我們在各類媒體不對的看到了聳動的標題和內容,媒體用各種方法來呈現出這些案件,然後我們的情緒和情感就因為這些不同的呈現結果而被牽動,而“凱文怎麼了”的敘事方式在告訴我們,我們以往看到這些事件的時候其實視野是很扁平以及去脈絡化的,在這些事件當中,兇手、受害者和家屬好像都只是“兇手”、“受害者”和“家屬”,而不是一個活生生立體的“人”,這些人在案件發生後生活還是要繼續,而也因為媒體的效應,當事件的注目力降低時這些“兇手”、“受害者”和“家屬”好像就“死”在媒體中了,因為這些“人”可能通常被我們扁平化的看待成一個事件中的“角色”。透過導演刻意的沒有明示出凱文的犯罪動機,其實觀眾得以開始學習如何將視角做調整,大部份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得到這類案件的訊息都是被媒體整理和篩選過的,我們可能也被動的從這些被安排過得資訊來做出自己的判斷,但也忽略這種判斷的獨立性其實很有限,“凱文怎麼了”以生活化和沒有刻意的戲劇性的方式來講述這起案件的前頭,就因為敘述方式的中性,觀眾比較要更試圖找出和建立出自己的思考獨立性,因為無論是主角因為情緒失控而傷害凱文,還是凱文的孩童的不可預料行為,那些都不是和一般人的距離很遠的陌生經驗,觀眾就可以不在用以往和案件保持距離以及比較扁平的角度去思考自己對事件的各種判斷。

“凱文怎麼了”除了主角和凱文之外,還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角色是主角的丈夫,這對夫妻之間有很有趣的對比,這對夫妻在筆者眼中其實就是兩種不同觀點的具體表現,上段文中筆者提到這部電影試圖用生活活化的方法來表現,如果說主角是代表著最真實和生活化的的象徵,主角的丈夫就是一種所謂的樣板的表現,她的一切作為都合乎一般大眾觀感中合情合理的老公和父親的樣板的表現,因此在主角眼中有時候這種所謂合乎情理反而是有點荒謬的,因為那是多麼的樣板又“合情合理”,觀眾在看這部片的時候應該會發現一件事,主角的丈夫的一切表現都是我們可以預料的到的,因為這種樣板的表現其實都深植在一般大眾的觀念中,因此我們有習慣了用這種角度來看這類案件的各個當事者,我們不只是把人扁平和去脈絡化,更讓他們變成了一種樣板,在回到主角的感受,畢竟人是立體的,情緒總是多變也難以預料的,主角丈夫的各種樣版式的反應其實都無法真正的解決各種人本身的問題,因為這種樣板面對各種問題都只能用我們習慣的和可以預料的方式去做出回應,因此雖然我們無法清楚說出凱文的犯案動機,筆者覺得其實主角的樣板丈夫和樣板父親也是案件發生背後的因素之一,看似盡責沒有缺失的丈夫和父親,其實反而是案件發生的“因素”,而另一個有趣的觀點是一般大眾在對這些案件試圖瞭解以及判斷時候,很容易用“責任”的角度切入而非比較中性的“因素”,因為當我們用“誰最該負起責任”的角度去理解時,通常比較容易只注意到比較明顯的因素,而非另一個可能影響力比較大的比較隱性的因素,在“凱文怎麼了”中主角對凱文說過氣話或是不小心傷害了凱文等都是很看似很明顯的因素,而主角的丈夫就是那另一個比較隱性但實際也有很大的影響力的因素,父親的慈祥和包容當然是好的,但在事件的外表下是否從來沒有真的碰到問題核心,而讓問題越加擴大?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的電影有很多種類,有的是觀影的過程令你興奮無比享受到了感官刺激和高潮迭起當我們走出電影院還是回到了平常生活電影的一個重要意義就是能讓人偶爾遠離熟悉的生活擺脫厭煩和一成不變。有些電影不只是讓觀眾享受當下有時候也可以讓你離開電影院後不斷的思考然後有所啟發我想王家衛的一代宗師就是這麼樣讓人一再回味的作品。
一代宗師裡搶眼的角色很多意氣風發的葉問充滿危險氣息的一線天和神秘的丁連山但最讓筆者一再回味的角色是章子怡飾演的宮二現在回想起宮二說的每句話和每個決定都可以感受到這個角色如何對自己的人生執著以及看透。
在前半段的故事中宮二是氣勢凌人的強悍女性對於自己家族的尊嚴和勝敗執著到底也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而到了後半段宮二又表現出了無人能及的捨得當完成所背負的家族使命後乾乾脆脆的放下一切但這種放下是很凡人的不是像什麼得道高僧的那樣抽離宮二的放下不是抽離而是選擇沉浸在另一個狀態中她很清楚對自己來說什麼是真的會感到快樂的全心選擇其一就乾脆的放下其他選擇了放下就堅定的不再拿起執著和放下對宮二來說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並無好壞而是忠於自己後所產生的做法決定了執著後就毅然放下其他決定了放下就毅然不再拿起執著也是放下放下也是執著。
時代與人的關係是一代宗師的重要主題以葉問來說成為一代宗師的條件算是水到渠成沒有像一線天只能低調授徒而宮二所做的選擇背後有些許看到自己未來路途的惆悵自己週遭的條件很難讓自己成為世俗眼中的一代宗師所以在清楚知道自己的環境之後選擇把自己有的角色使命完全之後就讓自己的人生不再往前換做是其他人應該是很難那麼乾脆。

人生若無悔那會多無趣是我在一代宗師裡最喜歡的台詞我也覺得是最能表現出宮二對人生看法的一段話。人若要無悔會認為人生在世就是要全力追求自己的目標若是失敗也無遺憾而宮二的這段話把人生無悔這件事帶到了個不同的角度宮二把人生的遺憾當成是生命必然的調味料就因為有所缺憾人生顯的更有滋味當中有包含了宮二已經看透自己人生的些許無奈不同於出家人的看破紅塵宮二的看破還是滿懷著普通人有的感情與其試圖抽離不如試圖用另一種方式擁抱這些缺憾和後悔也因為如此使得宮二對葉問說出這句話時如此讓人動容。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駭客任務第一集在1999年上映的時候我才國中,當時會去看到這部電影是因為剛好有免費的票才去,結果沒想到讓我非常喜歡,還去電影院看了三次左右,當時其實對裡面的故事一知半解,尤其不太知道為什麼尼歐知道了母體的真相後會大受打擊,可能當時的我沒甚麼生活經驗和歷練,因此無法感受到突然發現到自己以往的生活都是虛擬出來的事會有多震驚,現在28歲的我可以多少體會尼歐當時所感受到的恐懼和震驚了。我覺得駭客任務在近代的電影史上應該是可以記上一筆的,當然我是指第一集,第二集和第三集後來都充滿了浮濫的視覺特效和武打場面,有時候又一下節奏過於緩慢,第一集所營造的很吸引人的神祕氣氛也完全消失,第三集結尾誇張十足的打鬥放在駭客任務的故事邏輯雖然還算可以接受,但在實際的觀影過程實在不禁讓人充滿著感官的疲乏,武打動作也為了表現兩個主角的強大力量而顯得粗糙,但先不論電影本身實際呈現出的效果如何,駭客任務本身的故事還是非常精彩,第一集主角完全覺醒飛向天空的橋段和最後主角為了大局犧牲自己的結局兩者對比之後顯得韻味十足,讓主角成為了一個悲劇性十足的角色。

駭客任務三部曲中,主要得的故事主軸其實圍繞在數個主題上,命運與自我選擇的衝突與辯證、人與機器本質和界限的探索,但我覺得最有趣和最令人玩味的主題是在駭客任務如何詮釋自由這件事上,其實自由這件事也算是串起了駭客任務整個故事架構的核心,第一集講述了主角如何透過自己的覺醒與意志擺脫母體的牢籠並與其對抗,第二集和第三集故事則是圍繞在命運與自由的掙扎和抉擇,主角最後的選擇到底是不是完全符合自由意志,或是迫於自己所擔起的責任的不可避免的宿命,這應該就是駭客任務主要想講述的幾個重點。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身為一個七年級的台灣人,港片對我來說是充滿了很多回憶的,在那個電影台幾乎都是港片以及也是港片最多產的年代,小時候的我不愛看連續劇,基本上看電視就是看電影台,周星馳、劉德華、梁潮偉、古惑仔、成龍或是張學友等,都一直成為了我無聊時打發時間的主要選擇,當時電影台常看到的港片類型幾乎是警匪片、武俠片還有白爛搞笑片,以及很粗糙也不可怕的恐怖片,當然還有經典的林正英殭屍片,當時國小的我其實也不太清楚電影精不精緻之類的問題,只要緊湊熱鬧就可以滿足了,但唯獨港產恐怖片一直無法讓我覺得吸引人,印象中在製作上都很粗糙,加上當時視覺特效沒現在的發達,像是經典的陰陽路系列出了那麼多集我沒有一集有看完過,當時亞洲製作恐怖片最強的是日本,我都還記得當時七夜怪談在亞洲所引起的轟動有多大。

到了我專科的時候,香港的電影開始不再那麼多產,走向了精緻的製作路線,也出現了真的在劇情上以及技術上都很成熟的作品,其實也不是說早期的港片製作都很糟,但當時港產片是有驚人的出產速度,因此在製作上有缺點是難免的,當然還是有現在看起來依然經典的作品,加上當時香港電影的類型其實沒有那麼多元,幾乎是商業娛樂片為主,後來港產開始轉型的時候,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無間道系列,雖然是處理早期港產長出現的臥底題材,但在編劇、演員和技術層面都有了極高的水準,而且可以娛樂和內容深度兼顧,算是當時香港影壇的難已超越之作,之後也出現了很多試圖走無間道路線的片,但都沒有很成功,像是近期的寒戰我個人就覺得不算是很讓人回味,剛說了那麼多廢話,就要開始提到在我印象中,之後香港電影轉型之後,恐怖片好像還是一種常常被冷落的片型,我覺得所有的片種裡大概就是恐怖片最難處裡了,不恐怖的話觀眾覺得爛,如果只用音效突然嚇人也覺得反感,單純走氣氛路線也很多沒耐心,而盂蘭神功則是上述幾種方式都有使用,而對我這種個別偏好氣氛慢慢鋪陳的人來說反而少了神祕的吸引力。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相信很多台灣的朋友都和我一樣,尤其是七年級左右的,周星馳的電影對很多人來說是很難抹滅的成長記憶,雖是電影台重播率最高的電影,但轉到了還是會忍不住把片子看完,還是會為了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台詞發笑,我自己閒暇也寫了差不多一百篇的電影心得,也感覺到星爺的電影一直在轉變中,我卻沒寫過他的任何一部電影的心得,近期的《西遊:降魔篇》在我個人感受上雖然沒有功夫那麼的精彩,但還是看到了星爺後期一直在琢磨的除了喜劇以外的主題的詮釋,也許笑料說不上十分的讓人捧腹大笑,但星爺的電影一直以來都不是贏在比別人還要優秀或精緻,而是贏在獨樹一格。

首先先說我自己最喜歡星爺電影中哪些特色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首先是星爺描述一個角色的深藏不露的這件事,像是《國產凌凌漆》裡的主角凌凌漆,我個人覺得真的是詮釋深藏不露這件事情的極致,主角的一切完全不符合我們對於帥氣情報員的想像和期待,一開始是個被國家選為後備又被遺忘的落魄情報員兼豬肉販,電影中有兩個地方是我個人最喜歡的橋段,第一個是凌凌漆到女主角家去時,介紹自己的刮鬍刀和吹風機的段落,這段星爺完全不需要任何誇張的表現和肢體語言來表現,只憑台詞和凌凌漆的獨特思考就讓人覺得有趣到不行,而另一個最喜歡的橋段就是表現深藏不露這件事的高潮的橋段了,就是凌凌漆在商場用飛刀殺掉搶匪的精彩段落,當觀眾都還認為凌凌漆束手無策的時候,鏡頭就切換到了本來以為射偏了但其實是射到了蒼蠅的鏡頭,在接續著凌凌漆殺掉搶匪的鏡頭,那種帶給觀眾對主角的印象一下子被顛覆和翻轉的震撼力十足,到現在為止依然是我覺得周星馳電影中表現主角威能裡最棒的鏡頭。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寫這篇文章先稍微說一下筆者目前是甚麼狀況好了,筆者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正在服被人稱爽爽兵的替代役,研究所念了四年才畢業,也很沒用的是靠家裡的經濟支援才念完,當然也沒有很優秀,都已經二十八歲了都還沒完全經濟獨立,台灣最近從新聞上就可以看到非常多鬧得沸沸揚揚的話題和爭議,馬政府的執政缺失、學運和社運、經濟問題,其中最讓我有些想法的是關於年輕人未來競爭力的話題, 雖然我完全不是屬於很有競爭力的那部份,但想想還是有很多學弟妹是接在我後面念和我一樣的學校,或是類似的領域,一想到自己曾經遇到過很不合理的事情他們還要再遇到一次我就實在忍不住想將我對這些事情的感覺寫下來和大家分享。

我二技和研究所就讀的學校是台南的崑山科技大學的視覺傳達設計系,其實說老實話崑山科大的視傳在給我一次選擇我還是選擇進去崑山就讀,裡面畢竟還是有認真教學的好老師,這對於學生來說就已經很夠了,我主要想說的是從學校的一些制度和做法上,其實就可以體會到台灣那些大人們嫌棄學生們缺乏競爭力的話語之外所擁有的矛盾和虛偽。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以下是鬼停格系列的簡介:鬼停格系列將介紹在網路上公開後,因為「過於激烈、駭人、恐怖」或是「侵犯個人隱私」而被刪除的禁忌影片。

當然影片本身真實與否都很難下定論,這類的偽紀錄片其實無論在國內外都不算是非常受到大眾歡迎的主流詮釋恐怖和驚悚電影的方式,雖然有些這類的作品出現,但其實說不上有得到很多的正面評價,原因不外乎視覺看起來比較粗糙和故事結構較破碎兩大因素,可能對於偽紀錄片有特別愛好的還是會喜歡看,像是筆者自己對於這類的作品都會想要看看而偽紀錄片的恐怖片其實從以前到現在也有些不同的演變,有些是訴求讓觀眾認為作品本身是真實前提下來觀看,有些只是為了添加所謂的真實感而使用偽紀錄片的方式,其實講的直白一點,就是導演怎麼透過偽紀錄片的方式來欺騙觀眾,但這裡的欺騙並非是負面的意思,透過說服觀眾,觀眾感受到的不只是觀影上的樂趣而已,而是一種以真實感為基礎所認知到的恐懼感,也許其中還夾雜著好奇心和偷窺慾吧,就像是直接觀看了真實發生的恐怖事件一般,和透過影像技術和敘事技巧所經營出來的恐怖感有些許的不同,就像有些電影會在片中提示觀眾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演變到後來也不難理解為何會出現偽紀錄片,直接讓你覺得是真實的比根據真實事件改編所經驗到的恐懼層次更不同,那種更讓你覺得是會在自己所處的時空直接發生的聯想更能有效的營造出厚實的恐懼感鬼停格系列在日本已經出了好幾集了,其實可能不算是電影,說是影集比較適合吧,畢竟它的長度和內容結構都和一般電影有差距,而筆者只有看了第五集,希望之後能把其他集都看完再來寫些自己的感想。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同性婚姻在全世界都擁有廣大和激烈的討論,反對和支持的也都有各自的立場和論述,無論是從宗教、科學或是人權角度來探討,同性婚姻到底是不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呢?其實都還是需要更廣泛和深入的思考,可惜我不是科學家、法律專家或是人權專家,沒辦法說我自己到底支持的原因到底多有力或是多正確,但還是希望可以盡量清楚表達我對同性朋友們爭取婚姻權力的感受。

“歧視,是針對特定族群的成員,僅僅由於其身份或歸類,而非個人品質,給予不同的對待”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探討人工智慧所蘊涵的人性真實的哲學辯證的小說和電影有非常多,電影作品中人工智慧最早讓筆者印象深刻的便是『2001太空漫遊』裡的HAL,還有『AI人工智慧』,都在利用人工所構成的(不知道怎麼稱呼最適合)生命體來反問人性的本質與情感,而這次Spike Jonze用了很單純的手法,將觀影重點擺在人類和人工智慧的相處,也對於人工智慧的可能性做了科幻的延展,可以說是情感描述和科幻要素兼顧的佳作。

像這類以人工智慧為主題的作品通常要表現或思考的到底是甚麼呢?筆者覺得有兩個,一個是單純的科學的想像,幻想一種科技在未來可以走到甚麼地步,另一個就是回過頭來比喻以及暗示人性中的真實以及各種面向,而『Her』以人類的愛情為主體發展,這也是之前有人工智慧元素的科幻電影所沒有的,透過科技的發達,一個軟體可以細膩到為你傾聽、為你設想周到甚至和你一起在幻想中達到情慾的高潮,說情慾在『Her』裡佔了重要的比例也不為過,透過這個優秀的軟體的示範,我們似乎可以知道人類要在怎樣的關係之中才能被滿足,才會覺得浪漫和快樂。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橡皮頭是名導大衛林區導的第一部長片,整部片充滿晦澀黑暗的視覺美學,以及那人與人之間緊蹦不自在的關係在流竄,而現實與夢境在《橡皮頭》裡都是交錯混沌狀態,那頓吃的及不自在又尷尬的晚餐,也穿插了人的超現實,盤上的雞肉會自己有動作並流出大量的血,可以想見主角對這分晚餐是多麼緊張,緊張倒有詭異的幻覺模糊了現實,而劇情急轉直下男主角突然有了親身骨肉,男主角就這樣結婚了。

主角和妻子所產的早產兒也十足畸形,彷彿惡夢中的產物來到了現實世界來折磨人們,緊張的關係導致的現實與夢境的錯亂、人和人關係的崩解與畸形,男主角一次次從床單丟出類似還在胚胎當中的嬰兒,這段是個男主角的焦慮狀態實體化到現實的結果與影響,而夫妻關係的緊張也讓男主角精神分裂,幻想自己有那麼夢想中的天堂,所以讓人惱人的小孩全都沒有及不存在,有個女生會用美好的歌聲歡迎你,並且幫你踩掉那些胚胎,這個天堂是男主角焦慮狀態的另一面,和無奈現實生活壓力導致的惡夢夢境形成了一個三角關係,當男主角妻子憤兒離開的時候,鄰居便以性感誘惑的姿態出現,這時候輪到了那位女性進入了男主角的詭異夢境,這段性愛戲也是個墜入惡夢的開始,當男主角開始在乎這位女性的時候,那種焦慮緊張感又讓他的現實以及夢境被攪亂,其實這部電影的世界觀可以說以男主角的心靈狀態為出發點,去詮釋那些像惡夢般的現實以及惡夢是現實的殘酷真相,畸形寶寶真的存在,他好像是活在惡夢裡的人物之一,但卻讓男主角的現實充滿毛躁和壓力,這些壓力又讓惡夢能趁虛而入到現實生活中,如同男主角的頭被畸形寶寶的頭取代掉了,彷彿諭示了男主角的心神都已經被照顧這個寶寶的壓力所充滿,而讓自身的主體性被破壞了,還變成了無機的橡皮頭,被帶到工廠做大量複製的原料,在這個時刻,惡夢與現實的界限已經交織在一起,成為了像液體狀的流動狀態般的沈浮與模糊,並且讓人作嘔,現實和夢境亦同,因為兩者已經沒有差別了,而這些夢境與現實反覆交錯的低氣壓,似乎是在詮釋中產階級的生活狀態以及困頓,被都市壓抑的悲慘靈魂在現實生活中體會到惡夢夢境,也被病態僵化的人際關係所壓抑,而導致男主角有了對於照顧小孩這件事有了病態般的恐懼而且還將其實體化了,最後男主角肢解自己的小孩的橋段,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刻意安排和男主角在妻子家中切雞肉的橋段有所呼應,當父親的壓力大到男主角寧願將其當作是上桌的食物,最後小孩在被剖開身體之後的異狀使得惡夢威力大爆發,男主角完全無法招架,只好最後去到自己幻想中的天堂自我安慰,大衛林區在這部片大量的訴說工人階級所處的尷尬、低氣壓和焦慮所導致的精神狀態的錯亂,但又不是一般的心理學的層面,而是夢境實體化後變成了現實生活中的壓力的像徵物。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