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導演Eric Rohmer極度簡約的鏡頭設計和美學鋪陳下,先就表演方式及視覺呈現來說(先放下我的先入為主及不免出現的錯愕),故事來源是由17世紀的愛情神話題材的小說改編而成的,因此大部分觀影經驗上的不習慣及不適應並非是來自於這部電影本身,而是在於時代性美學的區隔太遠,也許導演是希望能以更靠近原作年代那時所擁有的表演方式來詮釋,而電影是近代的戲劇表現形式,在古代唯一的戲劇則是沒有鏡頭和剪接,與演員直接面對面的舞台表演,在大概知曉原作的年代也許可以推測出導演的拍攝手法背後的動機,原作年代的人在觀賞戲劇時大概就是類似這種感受吧!只是差別在於我們透過螢幕。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我們這世代的人來說,很難體會身處在文化思想強烈衝擊的交界點時,所激盪出的火花,《GOOD BYE,LENIN》藉由著主角保護母親不受傷害的單純動機,展開了一連串呈現新與舊、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交錯所呈現的衝突與趣味,親情到最後也是最大和最重要的理由。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作者 : Susan Sontag

書名 : 旁觀他人之痛苦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  王全安

無論過了多久、用什麼方式、在什麼環境,女性的在那比男性薄弱的身軀底下,總是藏著一顆無比堅毅的心,又因為比男性纖細敏感,讓脆弱與堅強都在女性的生活中體現出來,脆弱不是因為懦弱,是因為太堅強而承受了太多。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導演:Ari Folman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瀕死之眼

作者:東野圭吾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999年《The Matrix》上映的時候締造了第一個十年內科幻史詩領域內無任何作品能超越的時期,除了前衛另類充滿哲學思辨的劇情,「Bullet time」的視覺呈現更是一項經典成就,也引起了後來的主流電影好一段時間的粗糙模仿。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書名:Demian
作者:Hermann Hesse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片以女主角的旅途為主軸,片段式的敘述與日期標記,活像是一本風情恬淡的影像日記,觀眾很難不一起跟著女主角一天天的體驗孤獨的自我對話、與不同價值觀的相遇摩擦。
片中所提到的「綠光」,隨著故事的進行以及女主角心境的轉變,彷彿呈現了兩次不同的象徵意義,從每次女主角一天天的生活以及遭遇可以知道,女主角個性是很矛盾的,期待與渴望愛情,卻又會因個人原則以及悲觀想法而將機會拒於門外,當一個人行進在美麗的海灘及風中時,溫柔的大自然又會如催化劑一般的讓女主角心裡的脆弱無法隱藏,那種是發洩也是受傷的潰堤。
當女主角第一次聽到關於「綠光」的資訊的時候,是陌生人用偏神話和偏科學的角度談論綠光的時候,這時候的「綠光」對於女主角和觀眾的意義其實滿接近的,帶點神話色彩的「綠光」就如同女主角對於愛情的期待一樣,因為自己的防衛心而有遙遠距離的愛情。
也許最後「綠光」的出現不是為了告訴女主角命運要給他愛情了,而是女主角已經放下防衛與打開心房了,愛情的確是美好卻又傷害力極強,「綠光」其實一直都在,關鍵在於女主角願不願意迎接和面對它的來臨,就像是不抗拒對愛情的渴望以及期待一樣,愛情其實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只是女主角的心牆阻隔了那些可能性,最後「綠光」美麗又剎那的身影,直接又不失詩意的宣告女主角願意放下心結迎接一直都在的愛情的珍貴時刻,看似突兀的結束充滿想像空間與期待感。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部份電影的類型都可以簡略的被歸類為偏向娛樂性質和藝術性質,娛樂指的是能引起大眾共鳴、具有明顯的情緒起伏與感官刺激且不難理解(對大眾而言),藝術則是重在故事理念與風格的建立與實驗且接受群眾相較於娛樂較小,簡單來說在於是否是考在於自我和大眾兩者的考量成份多寡,其實大就兩者的簡單定義來說是無法去百分之百決定什麼一定是娛樂或一定是藝術,只是在一定的文化累積與演化的狀況下,才會出現了某些類型是容易被定位於娛樂或是藝術的狀況。

 

jackdin30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